100%

  ●卷二 舆地志

  知县都门杜士晋辑

  舆之为言乘也,上乘乎日月五星,而知疆野之分属;下乘乎山川人物,而知岳渎之迴环、英贤之崛起。百里不同风,岁时因之。城池修创,代有殊焉。坊里近遥,区以别矣,悉按省、郡志纪之。

  ○沿  革

  《禹贡》曰:“淮海维扬。”按扬州之域,北至淮,东至海。今吴、越、闽、广,皆东南濒海之地,则连城属闽而域於扬州,明矣。周为七闽地。春秋,句践灭吴,兼闽为闽越地。秦属闽中郡。汉属闽越国,後为冶县地,属会稽南部都尉,三国吴属建安郡。晋太康三年,置新罗县,即汀州地。唐开元末,置长汀於新罗故城东,置长汀县为汀州所治,则莲城之地皆其所属矣。天宝元年,改州为临汀郡。乾元元年,又复为汀州,初治新罗,後迁长汀村,又迁东方口。大历四年,又迁白石,则莲城又随迁州所治矣。光启元年,寻陷汀、漳二州,为王审知所有。乾宁三年,属威武军,则莲城又为威武所属。至宋元符间,乃以是地为莲城堡。绍兴三年,虞观始上疏,乞於其地置县,遂改堡而置县於其村。时汀守郑强犹为狭隘,割长汀古田乡六团里以益之。景炎二年,元兵破汀关,黄去疾以城降於元。至元十五年,升汀州为路,而莲城隶焉。至正六年,邑民罗天麟、陈积万起兵陷长汀县。福建元帅府合江浙兵克之,始改莲为连,盖去草字之义。十八年,连城为陈友谅所据。二十年,福建行省参知政事陈友定复之。明洪武元年,大将军汤和统大兵克福建,擒友定,汀州路总管陈谷珍以城降,定为汀州府属县,编户三十一里①。传至,丙戌年八月初一日,为清朝顺治三年,大兵复汀州,连城并属统驭焉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三十一里:按本县志历年纪,明洪武十五年,改六里为四十一图;宣德七年,并六里为三十一图,与本文不一。

  ○分  野①

  连城,古闽越地,要荒之服②也。按《禹贡》曰:“淮海维扬州”。世儒多以斗、牛、女三星为吴越之分。《周官·保章氏》:辨九州之分野,以吴越属星纪③。《春秋·纬书》:牵牛流为扬州,分为越国。《尔雅》:星纪,斗牵牛,吴分野。《史记·正义》:南斗牵牛,吴越之分野。费直分星次: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,於辰在丑,吴越分野。《前汉志》:属牵牛婺女之分;《後汉志》、《晋志》、《隋志》,皆属斗牛须女之分。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;星纪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,吴越分。《宋史》志:吴越当天文南斗须女之分。《元史》:斗四度,入吴越分;星纪之次,扬州之分。明类分野书:吴分斗牛在丑,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入吴越分,扬州然在南,而星纪在北。其所以相配之理,亦不得而知也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分野:古代,把天上星宿的位置与地上州、国相对应,就天文说,称分星,就地上说,称分野。

  ②要荒之服:要服、荒服,古称离王城极远之地。服,古王畿以外的地方。

  ③星纪:十二星次之一,在十二支中为丑,在二十八宿中为斗宿和牛宿。

  ○疆  域

  县在府治东,东西广一百十五里,南北袤一百三十里,周围三百六十里。东至溪流口一百里,为延平永安界(自界首至永安一百二十里);西至岩头野狐岭一十里,为长汀界(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三十里),南至控岭一百里,为上杭界(自界首至上杭一百四十里);北至焦坑六十里,为长汀界(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三十里);东南至浮流口一百五里,为永安界(自界首至永安二百里);西南至河源板岭七十里,为长汀界(自界首自至长汀一百里);东北至上琴坪三十五里,为清流界(自界首至清流一百里);西北至四堡里六十里,为长汀界(自界首至长汀一百一十里)。自县治至布政司一千七十五里,达江南三千八十里,达北京五千九百四里。水路:文川桥下水小,不通舟楫;东自姑田里路经秋家岚五十里至小陶,乘舟一百二十里至永安,抵延平,下通福州,上达北京;自县南六十里至朋口,乘舟下上杭,抵潮、广。

  ○形  胜

  崇山复岭,南通交广,北达江右。(《一统志》)汀壤,闽越地,西南与章、贡、潮、梅接。崇山复岭,民生尚武。(《鄞江志》)居稠山之中,崇冈复岭,东控莲峰屹立之雄,西拥旗石宝嶂之胜,南案银屏秀出之障,中抱文溪九曲之流,他若金鸡诸岫插汉昂霄,天马群峰如仗如笏。(《汀郡志》)连乃闽之逖①土,层岩叠峦,崇冈复岭,联络於汀、剑之间。其脉自汀州来龙处左分一枝,在大息铺过脉,迤逦而来,至於归岭起巅;又自归岭随水至萧屋岭下,过江顿起为虎忙山,峰峦叠拥,奔腾而东,经历於青岩之坪上,至萧坑、五磜,出为西宝嶂。由是北行,过张坊、岩头、棋子岭,直下南向八里,始屹立为县後龙山。莲峰、石马引其东,宝嶂在其右②,银屏案其南,印山卧其北。若水:一则发源长汀五磜,由新林寺前过;一则发源金鸡山,由法界庵前过。合流而绕於南,九曲九回,复合西昼锦桥之水,自南而绕於东,由东而北,至田口合清流诸水,逦迤入於海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逖:远。

  ②右:疑为西字之误。

  ○风  俗 

  气习劲毅而狷介。其君子则安分义,励廉隅①,耻浮侠;其小人则质直果敢,不以侈美,崇质相尚。(《宋志》)君子质直好义而恬於进取,小人愿悫②少文而安於勤劳。(《元志》)土壤硗瘠,人民贫啬。(《八闽志》)士知读书尚礼,俗重登科取名;男务勤劳,女安俭朴。(《郡志》)士知向学,民多末作。(《漳南志》)土壤硗瘠,农以耕为业;妇少蚕桑,惟事麻枲③。积贮有限,服用无华。其气习,劲毅勇悍,尚武少文。(《汀郡志》)连城乃闽中僻邑,土壤硗瘠,习尚朴素。士慕讲读而重於仕进,民安稼穑而勤於陇亩。富者仅足於供输,贫者间免於饥冻;途无行货之妇,市乏赌博之风。不通舟楫而行客少,各务生理而商外多。阃范最严,妇耻再嫁。但土不宜蚕,妇职纺绩;田不宜麦,农种稻粱;豪右甘④竞而不悔,乡落习陋而少文。迩来丧事靡耗,计饮食之待客,不为死者痛而为生者忙;婚娶繁华,虑妆奁之苛责,方弄瓦而即湮於水。乡亲死,火化名为金礶⑤。衙役敢於逃遁,穷民间为狗盗。断肠无了,买业之家倍苦;给⑥主盈案,刁讼之风未息。流弊至此,後将何极?有识君子,亟挽颓风。(旧志)

  【注释】

  ①廉隅:棱角,比喻人的行为、品性端方不苟。

  ②愿悫:谨慎朴实。

  ③枲:xǐ,雄麻。

  ④甘:复印本字迹模糊不清,不知何字。

  ⑤礶:同“罐”。

  ⑥给:jǐ,言语便捷。

  ○岁  时

  正月元旦,焚香谒神,悬祖容像,各相拜贺,乡人仿古为傩①。上元城市燃灯,清明祭坟拜扫。四月八日为会,迎五显大帝,先期京、浙、江、广各处客商,俱赍土货,集县贸易,十日而散。端午悬艾佩蒲,角黍祀先。中秋赏月,祭扫如春。重阳饮茱酒登高。腊月二十四日小年,各送牲果。除夕祀先,爆竹以除不祥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傩:nuó,古时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。

  ○城  池①

  按县内周一里一百四十步,环以土城,上有敌楼,外有城垣;宋绍兴间,县令丘钦若创筑。乾道间,县令杨立中乃名三门:东曰“朝京”,西曰“腾骧”,南曰“龙州”②。岁以复隍③。端平间寇乱,县令米巨宏复筑;淳祐间,县令罗应奇重修,并作瓮城。元至正六年,邑民罗天麟作乱,城池复毁。七年,县令王成吉重加修筑。二十一年,复遭红寇袁景攻陷,民悉奔窜,又毁於乱。□□□□□瓮门四座。正德四年,县令蒋玑筑土城七百余丈,周围以木栅为门,大者四,小者二,上覆以楼,为守御台。九年,佥事胡琏以土城难守,乃募邑之富者分派□□以砖石环之。邑人知府童玺,首倡叁丈,余各分□二百七十丈,又五百丈则输公帑以成之者也。十四年,佥事周期雍按视,命县丞黄锺岳以巨石垒□□以□□□其垣,始获坚厚完固,而工讫焉。大约□□七百七十丈有奇,其高广延袤,皆峭拔掀腾,而□□□□□之外,自福汲至安阜、清泰门滨於溪岸,□□□□□□□未有池壕。嘉靖年间,通判毛毅创窝铺三十间,知县方进又悉以砖垒之。卫经历杜泰□□□楼门,推官秦僎给银,与富民沈长权、谢复隆、李寔、童纪、罗贤等建城楼五座,而於各门书匾,则邑人□奎也。规制颇备,民赖以保障焉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本文原复印本多处模糊,虽经参照乾隆志及民国志,仍有不少不能辨认,今以空缺号“□”表示。

  ②龙州:乾隆志作“龙川”。

  ③复隍:谓城倒复于隍上。隍,无水的城壕。

  ○山  川

  山

  八景(纪载录後):三龙井、冠廌峰、金鸡山、天马山、白云洞、放生池、石门岩、滴水岩

  後龙山(发脉经由详见“形胜”)。

  莲峰山(县东七里许;屹立群山之表,亭亭秀峙,远望若莲花状,故名。旧呼为东田石,元马周卿改名莲峰山。复取山间之奇胜者为十三景,以古篆、隶书刻於石:一苍玉峡,一云栈,一天梯,一冠廌,一桃源,一清如许,一芙蓉坡,一金字泉,一白云深处,一天光咫尺,一苍谷,一灵虚,一小崆峒。其山虽险,上则平旷,有寨,有池,有城,有堑,有云楼、宣武四间。旧有莲峰庵,左有丘氏书院,右有开国彭侯祠、三君子堂、定光古佛道场;惟书院玄真堂独存。此境在平时可为游息,遇患难足为一方保障)

  莲峰胜景(新增):半云亭(在山腰)、滴珠崖(雷县令建)、十王殿、却尘岩、玄天阁、小团瓢、玄真堂、大观堂(雷县令建)、三元殿、静室、灵芝庵、真空堂(香炉山右)、白衣庵(丘县令建)、九老亭、一线天、五老峰、莲峰洞、仰止亭(灵芝庵後)、听松亭(大观堂左)、超然阁(三元殿後,徐县令建)

  马头山(即马头石,县东北揭坊。山皆怪石,昂藏若马首。俗传,遇风雨夜能嘶鸣,居人不靖;元季雷陨其首,石尚存焉)

  上峡山(县东,北安里。两山夹立,中有一路通北安铺)

  金柜山(北安里,莲峰之傍)

  堆禾山(北安里。其山特起,若堆禾状)

  三仙山(北安里。旧传,昔有三人聚山中谈笑,倏乘鹤去)

  狮子山(县东,北安里)

  罗婆山(东北,南顺里)

  髻头山(东,姑田里)

  白云山(南,表席里)

  金鸡山(表席里。旧传,人至山下见一庵,有金鸡飞鸣於花瓶上;因寄庵中,晓起不见庵所)

  银屏山、笔架山(俱南顺里)

  凉伞山、云山(俱县南河源里)

  天马山(县南四十里,状如天马。堪舆谓:天马出自南方,公侯立至,故产彭侯)

  高贵人山、刘地山(俱县南河源里)

  将军山(南,表席里)

  尖峰山(东南,表席里)

  彭屋山(县西,在城里。山下旧有虎,无人居之)

  马坑山(在城里。山下有涧名马坑,民居稠聚)

  赤岭山(在城里)

  讲书山(县西)

  西宝山、三将军山(俱县西,南顺里)

  双峰山(县西,童子岩二峰相联)

  高冻山(县北五里)

  大岭山(县北,隔川里)

  小张坑山(县北,黄公桥之侧)

  黄屋山(县北二十里)

  岭

  塔背岭(城内东,御史黄万里宅後)

  崎岭(县东五里)

  凉池岭(县东,往姑田小径)

  楮岭(县东,南顺里。有大小二楮岭,其路陡绝,绵延五七里,险阻难行,通姑田小陶路)

  猫儿桥岭(县东,姑田里,与永安县接界)

  磨石岭(姑田里。有砥石可淬锋,邑人取用之)

  呆鸟①婆岭(曲溪)

  朱长岭(小珠地)

  环山岭(姑田里)

  牛夹岭(大地隔)

  打鼓岭(见古迹。俱县东)

  赤竹岭(县南,表席里。南接上杭,多产赤竹)

  牛路岭(表席里。其岭盘旋十余里)

  垂珠岭(见古迹)

  远水岭(南,表席里。接上杭界,路近水,病涉行岭上;嘉靖丁已,迁朗村隘於此)

  鹧鸪岭(县西。山木阴浓,常有鹧鸪栖其上)

  水西岭(县西,十里)

  虎忙岭(县西北,五十里,属长汀青岩里。其岭绝峻且长,虽虎过亦忙。半山有庵,为行人憩息之所)

  乌石岭(县北安里,见古迹)

  彭地岭(北安里。宋开国侯彭孙葬祖坟於此)

  分水岭(县北四十里,与长汀为界,中有分水铺,一水横岭,而分汀连之界)

  岩

  石门岩(县东五里。两石相峙,中虚成门。宋元祐间,沈永钦创总宜亭、悠然阁、宿云堂,植松竹,吟娱之所。年久,亭阁俱废;洪武间复建)

  石钟岩(县东,北安里。半岩有古佛道场。宋罗次夔建左右罗汉阁、观音堂。俯瞰绝地,秀柱层崖)

  鹫峰岩(县东七里。势如鸑鹫,傍有瀑布,右为苍石岩宇,岁久倾废;永乐间,饶福生募缘重建)

  旗石岩(县南顺里,状如旌旗,见古迹)

  南峰岩(县南百里,属表席。宋淳熙间,创佛宇)

  朝天岩(县南,表席里。高峻而陡绝,上凌云汉,有庵)

  白石岩(南,表席里)

  白仙岩(南,表席里。峰峦俱白,洞穴甚宽,下有小溪)

  西宝岩(县西,南顺里。宋淳熙间,始创佛庐於岩下,後废。元至正间,里民黄得福重建)

  广灵岩(南顺里。岩中有洞穴,祀定光古佛,里人祷祀多应。又名童子岩)

  滴水岩(县北七里。有泉一线,出窦,溜泻岩下,深不盈尺,潴不溢,汲不竭。相传,定光佛驻锡於此。宋政和间,僧密窒创岩宇,岁久倾圮,永乐间重建)

  龙兴岩(北安里。元大德年间,治中许景辉建庵)

  宝珠岩(北安里。岩上有圆石如珠)

  石室岩(北安里。岩之半有石室,可容五十余人。元至正间,居人马天骥建亭岩中)

  石燕岩(县东,姑田里赖源村。岩中宏敞深邃,户牖玲珑,天光透入;後有小洞,数里透出各乡)

  石

  马鞍石(县东,南顺里)

  禾廪石(县东,北安里)

  饭罗石(东田石之畔)

  迎春石(东田石上,春日,人皆请石祷之)

  香炉石(莲峰山上,玄真堂前)

  龙爪石(表席里)

  又髻石(县东,北安里)

  溪

  文川溪(县治前,旧名清溪。一源发於五磜,由新村寺前过;一源发於金鸡山,由法界庵过。合流至县,凡九折,而东流入清流,赴於海。因曲折如文字,故名文川)

  李冈溪(县南,表席里。源出文笔山,下流抵河源里冯坊渡,出朋口,合流至上杭界)

  隔口溪(南,表席里。出俞屋溪源,下流抵河源里合流)

  朋口溪(河源里。有二水合流,故名)

  莒溪(县南,河源里。发源龙岩山中,下接杨家渡头,西入长汀界)

  萧坊溪(南,表席里。水源自上杭苧园溪,下流抵江渡头,入上杭界)

  新泉溪(表席里。水源自罗地,下流抵汤背溪,合流上杭县)

  丰头溪(表席里北。水流至新泉)

  曲溪(姑田里。水流至小陶)

  姑田溪(去县七十里。水流至小陶)

  温泉(有三处:一南顺里汤头,一表席里新泉,一姑田里丰头。四时水温,人多赴浴)

  潭

  杨花潭(县东,在城里,由文溪下)

  莲花潭(杨花潭下)

  龙潭(莲花潭下。其深莫测,云有龙居;岁久浅塞)

  粟米潭(县北,廖屋山下)

  麻潭(北安里。两岸壤土饶沃,居人多植麻)

  石固潭(北安里。两岸峭石,水深莫测)

  石门潭(北安里,乌石岭下。两石夹流如门)

  石城潭(北安里,石航坡②下)

  铁珠潭(县南,表席里。侧有路,石壁峭立,人过不敢俯视;内多细黑石,如铁珠然)

  黄石潭(县南九十里,河源车田下。其深莫测,流通上杭)

  马脐湖(姚家坪上)

  池

  放生池(县西一里。水冬夏不竭。旧传为斋醮放生於此;今种莲,名莲塘)

  沙水池(县南,南顺里。遇冬涸,春夏泉水涌溢,灌溉姚坊田)

  陂

  龙爪陂(县东南,灌溉在城田二千顷,官设陂夫守之,元时建)

  王城陂(县南,法界庵下)

  官陂(县南,南顺里班竹)

  彭坊陂(县北,在城里。其水灌彭坊田,元时建)

  石陂(县北,黄公桥下)

  大田陂(县西,南顺里)

  (以上六陂,旧志“南团六陂”是也)

  石航陂(黄屋山下)

  岩陂(上江坊)

  夹石陂(徐坊)

  苏坑陂(北山庵下)

  中陂(地名溪源)

  大田陂(吕屋岩)

  (以上俱北安里,旧志“北团六陂”是也)

  官田陂(县南,表席里刘家车)

  陈张陂(表席里李□③)

  大洋陂(表席里湖营)

  (以上,旧志“席湖团三陂”也)

  吴公陂(姑田郭坑)

  店前陂(县东,姑田里)

  吴地陂(姑田里峰头)

  隔畲陂(姑田里龙坑)

  (以上,旧志“姑田团五陂”④也)

  在安陂(县南,河源里隔畲口)

  丘坊陂(河源里车田尾)

  大分陂(河源里赤岭尾)

  余坊陂(河源里余坊尾)

  岭背陂(河源里李坊村)

  (以上即“河源下里七陂”⑤也)

  自官陂至此,共二十五陂⑥,皆因田势高下,置陂灌溉。官陂设陂首守之,遇漂决,随即修治。

  水圳陂(县南,南顺里。原系古额引水,灌田千余顷;正统间漂决,弘治间县丞万贯通水利於民)

  桥  梁

  文川桥(县治南门外,旧名清溪。宋绍兴间,县令刘国瑞建,後圮於水。元至正间,照磨马周卿重建,改今名。正统间,燬於沙寇。景泰间,县丞李干复建。成化间又燬,县丞吴琬率邑民桑信等重建,垒石为墩,架屋十七间以覆之,市民胥聚贸易焉。(见《文川桥记》)万历十二年,水冲断其半,邑民复同建。顺治四年,寇焚废,署令王、县令田相继重建)

  定安桥(县东。嘉靖间耆民姚龙、桑景陆等建)

  龙凤桥(县东。邑人李文建,崇祯年洪水漂去)

  彭坊桥(县北二里。成化间邑民黄表建。後嘉靖间

  燬,其子黄守慎、守约重建)

  昼锦桥(县西一百二十步。嘉靖三年,谢复隆建。崇祯十六年,隆子孙谢建奇等复建)

  姚坊桥(县南三里)

  赤岭桥(县北二里)

  新庵桥(县北五里)

  渡头桥(北安里山下,离县二十里)

  林坑桥、牛栏桥(俱姑田县)

  华坑桥(姑田里下村)

  慈悲桥(揭坊)

  东演桥(揭坊,离县五里)

  江滨桥(席湖营,黄表建)

  □□□⑦(县东,路通京省,生员谢廷旌、李开奇等顺治年间倡首重建)⑧

  渡

  朋口渡(县南,河源里)

  杨家渡(县南,表席里杨家坊)

  上庄渡(河源里上庄店,春夏用渡夫)

  关  隘

  乌石隘(北安里隔川,去县二十里,路通长汀、清流)

  石固城隘(北安里溪尾,去县三十里)

  秋家岚隘(姑田里,去县八十里,路通永安,近设乡勇防守)

  廖天山隘(姑田里赖源,去县一百四十里,南通龙岩、永安。弘治初年,作隘楼一座)

  横山隘(姑田里伯畲,去县一百四十里)

  (以上三隘,由永安阻,盗贼出没时,设民兵防御之)

  新御隘(表席里新泉西门城外,去县一百二十里,路通长汀、上杭)

  丰头隘(表席里,去县一百五十里,与上杭板橑为界,最通广东等处,流贼经由便捷之处。旧场在山门,窄狭可守,但丰头村在隘外,每流贼屯劄,村民受害。嘉靖三十五年,改在官陂桥,包村於内,峻山临溪,路窄形险,尽足防守)

  朗村隘(表席里,去县一百五十里,路通上杭、龙岩。旧场在朗村,平旷虚设。嘉靖丙辰,改置在远水岭上,离旧隘四里许,路颇险窄,易於防守)

  白岭隘(席湖营南洋之南,北至县治三十里。人烟辏集,乡民素强。隘之外,西南一路通新泉隘,东南一路通朗村隘,东路通横山、廖天山、秋家岚三隘,北通乌石等隘,为腹心之地,当六路之冲。隘场平旷,以之盘诘⑨,则地在腹心,不须重复盘扰;以之守把,则此为诸隘内援,设有一隘被贼,隘报飞至则堵口设伏,贼自寒心。今改隘为寨,如小教场之制,常令本乡团练之兵屯镇於此。嘉靖丙辰年记)

  【注释】

  ①呆鸟:音呆,崖。方言称鹰为呆鸟婆。

  ②坡:应是“陂”。

  ③此字复印本模糊不清,疑是“冈”字。

  ④五陂:上文只载有四陂。

  ⑤七陂:上文只载有五陂。

  ⑥二十五陂:上文只载有二十四陂。

  ⑦复印本上空白,疑缺记桥名。

  ⑧复印本上,此处文字字体与上下文不同,疑是後来增添。

  ⑨盘诘:疑为盘结之误。

  ○坊  里

  坊

  崇儒坊(县东)、富寿坊(县东)、迎恩坊(县西街右)、擢桂坊(县南灵显祠前左)、凌云坊(县南十字街左)。

  街

  十字街(谯楼前,南通文川楼,东接接官亭,西通福仙观,北抵县治)。

  正街、上街。

  小街、水南街(俱县南文川桥前)。

  下街、城上、城下、西门街、桑屋街、谢屋街、东水街、西水街、上庙前、上庙背、学前街、塔下街、周屋街、吴屋巷、闸口巷、桥下街、庙前街、城墙窝。

  墟

  县市(县治正街)、御史墟(逢二)、红门墟(逢一)、贺公墟(逢五)、太平墟(逢八)、山下墟(逢六)、河源墟(逢九)、新泉墟(逢三)、朗村墟(逢七)、隔川墟(逢六)。

  东  乡

  郑屋村、小棉、楮岭下、布地、御地、梁地、大洋池、小洋池、大朱地、小朱地、小地、陈地、大地隔、雷鸣地、徐地塘、北坑、邓坑、曲溪、南坂、黄胜地、後溪、香根、蒲竹、东磜、姑田、溪边、华坑、丰头、源隔、董波、招洋、岭兜、坎兜、石後、新庄、後洋、郭坑、溪口、城兜、长诰、磜头、芜头、济溪、冯地、郑地、小地、山背、当坑、赖源、马面下、官屋壩、松溪坂、黄沙窑、石燕背、罗胜地、老屋营、同关窑、大河思、陈地。

  南  乡

  罗家营、姚蔡坊、亨子堡、罗家坊、慈姑塘、林坊、乱石、田心、冈上、白坑、汤头、蒋坊、火烧炉、黄家坊、席湖营、席湖隔、黄家橑、伊坊、李冈、田头、下营、南坑、曾地、溪源、马山前、张家营、马家坊、太不平橑、梨树下、隔口、温坊、後浦、莒溪、詹坑、盂窟、店上、碧州、磜头、朋口、王城、车田、余畲、江畲、黄石潭、杨家坊、陈屋坪、朱地、丘坑、新泉、汤背、官庄、梁坊、高地、芷溪、丰头、朗村、萧坊、李坊、罗地。

  西  乡

  张坑、张坊、李坊、魏坊、横坊、邹磜、姚家坪、隔口田。

  北  乡

  隔川、揭屋、廖屋山、横坑障、罗坑、黄坊、官庄、马坑、石达砾、吴坊、徐坊、戴屋、许坊、柯屋、上江坊、下江坊、老营下、大坪、蕉坑、正坊、包家车、大坑源、张地井、车上、石背、卓家演。

  ○里  图

  连城,宋一乡,统二里四图①;明改为六里,统图三十二,後减一。

  在城里(旧古田乡,附县,统图四)

  姑田里(旧姑田团,县东九十里,统图六)

  南顺里(旧南顺团,县南四十里,统图八)

  河源里(旧河源下里,县南八十里,统图五)

  北安里(旧北团,县北六十里,统图四)

  表席里(旧席湖团。宋志县有表正里,疑并入此里,故合名表席。县东南一百一十里,统图四)

  ○逃亡(附)

  黄册逃亡志目

  在城里四图:

  壹图(逃亡故绝,共计叁拾肆丁)

  贰图(共计叁拾柒丁)

  叁图(共计壹拾捌丁)

  肆图(共计壹拾伍丁)

  南顺里捌图:

  壹图(共计壹拾柒丁)

  贰图(共计贰拾叁丁)

  叁图(共计壹拾伍丁)

  肆图(共计贰拾陆丁)

  伍图(计柒丁)

  陆图(计玖丁)

  柒图(计贰拾陆丁)

  捌图(计贰拾伍丁)

  北安里肆图:

  壹图(计贰拾捌丁)

  贰图(计壹拾玖丁)

  叁图(计贰拾叁丁)

  肆图(计玖丁)

  河源里伍图:

  壹图(计贰拾贰丁)

  贰图(计贰拾染丁)

  叁图(计贰拾叁丁)

  肆图(计叁拾伍丁)

  伍图(计叁拾陆丁)

  姑田里陆图:

  壹图(计壹拾壹丁)

  贰图(计壹拾捌丁)

  叁图②

  肆图

  伍图

  陆图

  表席里肆图:

  壹图

  贰图

  叁图

  肆图 

  【注释】

  ①统二里四图:“图”字可能是“团”字之误,应是“统二里四团”。

  ②以下文字,在复印本上为另一页码,字体与上文不同,且无逃亡数字,似是後来补入。